当事人在傍晚时刻遭遇秘闻真相大白,蜜桃传媒全网炸锅,详情速看
傍晚五点半,天空被染成橘红色,城市开始切换至下班模式。张薇像往常一样走进地铁站,刷手机时一条推送突然弹出来——“独家:蜜桃传媒内部录音遭泄露,高管对话内容令人震惊”。她皱了皱眉,本想划掉,却鬼使神差点了进去。
没想到,这一点击,让她成了这场风波的第一个“民间见证人”。
录音中,一男一女正低声交谈,背景隐约有键盘敲击和咖啡机运作的声音。女方声音急促:“这事必须压下去,否则整个项目得崩。”男方冷笑:“你以为现在还能瞒得住?对方手里有全部邮件备份。”接下来的内容更加劲爆——涉及资金挪用、数据造假,甚至牵扯出几位业内知名人士的名字。
短短十分钟,这条消息以病毒式速度扩散。微博热搜前三迅速被“蜜桃传媒”“录音门”“晚间大瓜”屠榜。知乎问题“如何评价蜜桃传媒被曝光的内部录音”浏览量破百万,豆瓣八卦小组则已经开始“扒皮”涉及到的几位高管过往历史。
张薇愣在地铁站的柱子旁,手指发凉。她并不是圈内人,但“蜜桃传媒”这个名字太熟悉了——近年来崛起最快的内容机构,签约了大量网红,出品过数个爆款综艺。印象中他们一向形象光鲜,公关稿写得滴水不漏。
可这段录音,彻底撕开了完美包装。
当晚六点二十,蜜桃传媒官方微博发布紧急声明,称“录音经过恶意剪辑,已报警处理”。但网友并不买账。技术党逐帧分析音频,指出背景音连贯、无跳剪痕迹;更有自称前员工的账号发文:“终于有人爆了,公司内部烂透了。”
一场信任崩塌,正在无声中加速。
事件发酵两小时后,一个名叫“李哲”的实名账号突然发文:“我是录音中的当事人之一。”
一石激起千层浪。
李哲曾是蜜桃传媒内容总监,三个月前突然离职,当时对外说法是“个人发展原因”。他在长文中自述:那段录音是自己在最后一次团队会议中偷偷录下的,因多次向上级反馈问题无果,反遭威胁,最终决定离开并保留证据。
他详细描述了蜜桃传媒如何利用数据机器人伪造播放量、与资方签订阴阳合同、甚至逼迫创作者签下不公平分成协议。“之所以选在傍晚发布,是因为这个时候大多数人下班有空看手机,而且……他们公司的公关团队这个点通常已经下班了。”
果真,蜜桃传媒回应明显慢了好几拍。晚上九点,他们才发出第二封声明,语气强硬地表示要起诉李哲“侵犯商业秘密、诽谤造谣”,却对文中指控的具体问题避而不谈。
评论区彻底沦陷。网友纷纷喊话:“敢做不敢认?”“解释一下阴阳合同呗?”“原来我喜欢的博主是被你们压榨的?”
更戏剧性的转折出现在深夜十一点半——曾与蜜桃合作过的某顶流网红突然开直播,含泪承认自己也曾被迫接受过条款修改,并支持李哲的爆料。“是该有人站出来说真话了。”
至此,蜜桃传媒彻底被推上舆论火山口。
一夜之间,多个合作品牌宣布终止关系,投资者紧急开会,热搜词条后缀从“热”变成“爆”。而无数个像张薇一样的普通人,在屏幕背后目睹了一场企业形象崩塌的全过程。
真相从不缺席,它只是选择在最适合的时刻,发出自己的声音。